9月27日报名参加上海海洋大学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2025级选拔的学生们整装集结,在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晋洪涛和专业教师徐璞带领下,开启了以“感知现代农业,启迪专业思维”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研学活动。这场将产业一线变为“活课堂”的研学,让新生们在实地观察中触摸农业发展脉搏,在深度思考中锚定专业方向。

在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宋经理详细讲解了公司全产业链、数字水稻、蔬菜全程机械化视频以及数字化平台系统。其中,数字化平台系统不仅呈现着水稻生长监测曲线,更联动着实时跳动的生产、库存及物流数据,直观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企业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上海尹民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与特色成果。在近两个小时的调研实践中,同学们的脚步遍布四大功能区域:“田缘里”的云上种植示范区里,智能灌溉系统的运作让大家对“科技赋能农业”有了新认知;“佳果里”的地产农产品种植园里,原生态种植技术引发了关于“品质与产量平衡”的探讨;“红堂里”的三代传承画面墙,让新生们感受到农业经营的传承力量;而“老街里”的8090直播厅与非遗文化展示厅,让大家清晰地看到“农业+文旅+电商”的融合路径。同学们边看边记录:“原来合作社的多元业务不是简单叠加,每个板块都在相互赋能。”

老港镇大河村作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洁的村容村貌、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在大河村乡村振兴展示厅,同学们开启了一场乡村振兴密码破译之旅:“做实一枚果”,“做强一棵菜”,“做活一方游”,是大河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零珊果蔬合作社以科技赋能南汇8424西瓜、翠冠梨等特色果蔬种植,实现农产品溯源可查;大河蔬果合作社通过校企合作,构建雪菜标准化生产体系;此外,村里还整合猪文化、火箭文化等资源,拓展农事体验、文旅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从“节庆游”向“常年游”转变。

从清美集团的数字化农业到尹民合作社的三产融合,再到大河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三个不同维度的实践场景如同三张拼图,让新生们对上海“三农”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把专业认知建立在真实的土地上。”新生们纷纷表示,研学让自己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的活力与潜力,也更加明晰了未来的学习方向。此次沉浸式选拔实践研学,正是上海海洋大学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为新生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座桥梁,让专业初心在田野间悄然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