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至5月4日,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以及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们,在学校工会和临港图灵集市带来了一场又一场“乡村振兴、青春助农”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他们的校内导师也忙个不停,与校外行业导师一起手把手指导学生。近20名师生把《农产品营销》《消费者行为》等专业课堂直接搬进消费终端,“课程实战+产教融合+科普宣传”,师生们今年的五一假期繁忙而又充实。
沉浸式课程实战:把书本知识从黑板搬到市场
在助农展销摊位上,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将《市场营销学》中的4P理论转化为一场场商业实战。Product(产品)方面,何清副教授向学生们传授“卖产品就是卖价值”的理念,学生们设计了“价值分层”策略——普通散装、精品礼盒、团购套餐等,满足不同消费需求。Price(价格)方面,李欣副教授现场讲解“动态定价”技巧,学生通过“早市抢鲜价、午市折扣价、傍晚清仓价”策略实现销量与利润的最优平衡。Place(渠道)方面,行业导师、上海辛江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辛立奎教同学们如何积累私域流量。Promotion(促销)方面,管红波副教授鼓励学生突破心理关口,通过“叫卖rap”等花式推广吸引顾客驻足。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晋洪涛教授表示“当学生为了5元差价和顾客‘讨价还价’时,他们对价格弹性的理解比任何课堂案例都深刻。”

校工会展销活动现场
从校园到田间:一场双向奔赴的产教融合
本次“青春助农”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的实战环节,也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经济管理学院与辛江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深度联动,探索出“三共”合作模式:人才共育——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学生营销艺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实操技能,学生团队为企业策划“临港农产品品牌升级方案”;资源共建——学院提供营销智库支持,企业开放生产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基地,实现“把作业写在大地上,把课堂开在生产线”;成果共享——合作企业通过展销活动累计增加私域流量400多个,学生通过校企实践合作交流会进行复盘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产教融合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短期销量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更是持续发展的人才引擎;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活了的课堂知识”,更激发了“新时代农业继承者”的使命与担当。

学生在临港图灵集市引导私域流量
“三个一”套餐:健康理念的科普宣传
“餐餐有蔬菜,每天300克”“平均每天12种以上食物”……展销活动不仅是课程实战,科普宣传也是人气焦点,校团委书记陆烨亲临现场打call点赞。师生们设计推出“三个一”科普宣传套餐:“一看就懂”农残检测,学生现场演示讲授检测技术,吸引众多宝妈群体和老年人群体围观;“一码溯源”数字名片,消费者可随时查看种植基地360°全景、农药使用记录等全链路信息,直观感受无农药残留农产品生产过程;“一听就懂”绿色理论,不打农药的“生态友好型”种植技术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好实践,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应用。这场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普宣传的价值:把复杂的技术和难懂的概念变成老百姓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知识。

校团委书记陆烨到活动现场为师生点赞
为期6天的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顺利结束,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们通过前期策划与准备、现场布置与展销、生态科普与推广、营销演示与实战等活动,以“课程实战+劳动教育+科普宣传”的形式开展了一场深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