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萍萍 彭苗苗 青岛报道
3月14日,“2025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为海洋渔业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在蓝色种业、海洋牧场及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西海岸新区已建成1处国家级良种场、5处省级以上原良种场,并获批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近五年来,西海岸新区累计开展增殖放流达14亿单位,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增殖。
在推动海洋渔业智慧化水平提升方面,西海岸新区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筑牢创新根基。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西海岸新区成功认定了“参优一号”刺参新品种,实现了“深蓝一号”深海智能养殖工船的试养成功,并确立了抗风浪大网箱示范基地。这些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加速了新区渔业的转型升级,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现代海洋牧场探索与实践、中国海水鱼产业发展与“蓝色粮仓”构筑、山东近海三场—通道现状、变迁与管控措施以及生物技术与水产种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就现代海洋牧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正勇则详细论述了中国海水鱼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海洋生物资源研究中心李凡主任就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变迁及管控措施提出了专业见解。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副主任徐文腾介绍了生物技术在水产种业发展中的最新进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在渔业资源保护利用、水产种业创新、养殖模式转型、加工质控升级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渔民可持续增收、渔区高品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渔业科技加速突破,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智慧养殖装备创新涌现,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有力助推了海洋渔业的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未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支持海洋渔业再升级。同时,也希望广大渔业工作者紧跟行业步伐,与科技工作者携手并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打造新产品,依托科技力量使“蓝色粮仓”更加丰盈,共同推动西海岸新区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晓彤
审签:李佳宁
原文链接:https://hb.dzwww.com/p/p86aYTai4G5.html?f=00000v&r=Lx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