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利用暑期分赴广东湛江、山东日照、河北唐山等地,针对国内对虾生产与贸易情况开展密集调研。团队成员进企业、访农户、下塘头,了解对虾养殖成本收益、生产质量控制、产业组织发展等情况,并针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进行重点调研。
7月22日-25日,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琛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车斌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到广东湛江进行调研。广东是国内对虾生产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团队成员先后到湛江市对虾种苗试验场长洪基地调查对虾种苗繁育情况,到草潭镇、官渡镇等地走访养殖户了解对虾生产情况,到湛江最大的海鲜综合市场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对虾批发流通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在广东湛江调研
8月3日-5日,团队成员在山东日照、河北唐山对虾主产区同步开展调研。山东日照涛雒镇是产业经济研究室固定观察点,团队每年都开展进行回访和调查,此次调查除了常规问卷之外,还重点了解了新冠疫情对国内对虾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河北对虾养殖模式丰富,大水面养殖比较集中,农经系主任晋洪涛副教授一行5人在产业体系唐山试验站负责人陪同下,先后到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三农场、六农场等地调研养殖户生产效益情况,并访问了河北省南美白对虾良种培育基地、农业部水产养殖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单位——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在河北唐山调研)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长期坚持“问题导向”,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每年寒暑假期间都选派成员到全国各地开展调研。截至目前,团队已开展调研20余次,参与人员近百人次。由于疫情问题,本次调研组织难度较大,团队成员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预期任务。调研发现,除了长期存在的种苗退化、病害较多等传统问题之外,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今年国内对虾产业有着极大不利影响,需求减少、价格下跌、行情不明,不少养殖户与往年同期相比,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为全面了解新冠疫情的影响,团队还将赴江苏、安徽等地进一步深入调研。
(供稿:国家虾蟹产业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